東大物管研究所所長爲物管“收費難”尋找破解
发布于2016-08-29 00:54:32 文章来源:本站 TAGS:
【南京日报报道】 (实习生 肖晓曦 记者 王健 刘艳青) 新闻提示:本报近日关于小区物管矛盾频发的连续报道,引起读者广泛关注。众市民昨来电认为,物管矛盾频发,关键在收费,难点也在收费。无论是“康怡花园门前垃圾成堆”,还是“尚书公寓电梯停运”,无出其外。昨天,记者再度出击,就相关问题采访了物管专业人士。
业主与物管的矛盾“剪不断理还乱”。为找寻“收费难”破解之法,记者昨天专程走访了东南大学物业管理研究所所长黄安永教授。
“收費難”四大成因
黃教授說,物業管理是個新興行業,在我市起步較晚。行政型、福利型的房屋管理模式,在許多業主心中“根深蒂固”,一時適應不了由物業公司提供的有償服務。“花*少的錢,享受*好的服務”,是業主的心願。而物業管理公司盈利,才是構成服務關系的基礎條件。不同的出發點,構成了二者“天敵”般的矛盾。歸結起來主要有如下4點:
首先,開發商前期開發不足,造成很多遺留問題,使得“老子”的賬,“兒子”來還。比如衛生間漏水、牆體裂縫等。其次,物業公司自身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意識有問題。由于物業公司發展較快、門檻較低,招募的部分人員素質不太高。第三,部分業主公德意識不高,擠占公共面積、破壞公共綠地和小區衛生。目前,越來越多的業主開始維權,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,但不可否認的是,有些業主實在有“過度維權”之嫌,甚至造成了很多小區物業公司不敢進駐。第四,物業管理法制化至今不健全。目前實施的“物業條例”尚難稱得上是一部健全的法規,難以適應物管行業快速發展的需要。隨著我國憲法中私有財産得到承認和保護,《住宅法》、《物管法》等與物業管理相關的法律也應早日出台,從而爲物業管理糾紛提供更爲可行的法律依據。
“收費難”如何破解
黃安永教授認爲,解決物管收費難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。
第二、增加物業管理收費的透明度,成立一個權威的仲裁機構。目前,大部分物業問題都反映到消費者協會或投訴部門,但這些組織並不具備判斷和鑒定的權威性,而若通過法律訴訟的方式,以現在3到6個月的訴訟受理過程,大部分人都無法耗得起這麽長時間。爲此,黃教授建議,成立一個權威的仲裁機構,“快刀斬亂麻”解決物管糾紛。
其實,很多物業糾紛的緣由並不複雜,有些甚至是因雙方的猜忌和不信任而産生的,只要物管和業主能夠坐下來,開誠布公地進行溝通和交流,就可以圓滿解決,而這一點卻往往被許多業主和物管忽視。
黃教授提醒購房者,**的物業管理既可以滿足優質的生活環境,也可以使房屋保值、增值,延長它的經濟壽命。而要真正做到杜絕物管糾紛,*好的辦法就是,在買房前就要關注它的物業管理狀況,比如將來的物管公司有無資質、今後會提供哪些服務以及收費標准等。同時還要和開發商簽訂有關物業管理的約定,把上述物業管理問題都落實在協議中,這樣才能真正保護自己的利益。
收費率91%是這樣“煉”成的
2001年初,金基物業入駐金基公寓和金基唐城。運作4年來,金基公寓的物管費收費率爲91%,金基唐城的收費率更是高達98%,遠遠高出南京市的平均水平。這其中的秘密是什麽呢?
金基物業公司經理、經濟師方昌錫說,秘密談不上,有的只是兩條經驗:舍得投入和用心服務。據金基物業公司辦公室主任張津介紹,金基公寓是房改房,本來不實行物業管理,有人在樓下種菜,有人在家裏養雞,根本沒有人願意交物管費。爲徹底改變小區環境,公司出錢將小區空地改成花園,把樓房外立面進行重新粉刷,並在漆黑的樓道裏安上了延時燈,小區面貌煥然一新。環境美了,小偷少了,居民逐漸嘗到物業管理的甜頭,第二年收費率就一下子提高到70%,今年更是達到91%,在老小區裏十分罕見。
金基唐城是商品房項目,業主購房時已經預交了半年的物管費。入駐半年後如何讓他們繼續“掏腰包”?張津說:“我們服務好了,業主自然會交錢,提高服務品質是我們**的選擇。”爲此,他們在今年10月份,以2500元/月的租金在萬科租下了一套住房,安排物業公司的中層和一線骨幹輪流居住,親身體驗**的物管服務,並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。張津認爲,物管也需要投資,把有限的資本投入到爲業主服務中去,回報是必然的,也是長期的。